当我们带着口罩穿梭在雾霾的“寂静岭”,当我们的孩子即使带着口罩也依然咳个不停,当PM2.5强烈到哮喘病高发,当北京持续启动空气污染红色预警的时候,北京街头、地铁里、办公室里,人们都自觉的带上了口罩。乐观地来说,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了雾霾的危害性,这是非常大的进步;退一步来看,雾霾成分也在不断“升级”,十几年前就有的口罩是否还能抵御?
雾霾不断升级,口罩却停滞不前?
众所周知的3M口罩,其生产商3M公司,全称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 ,他们设计的颗粒物防护口罩,在最初是为了给采矿、冶炼或炉窑等作坊干活的工匠们帮助减少吸入有毒的粉尘使用的。
早在1984年3M公司就进入中国,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3M并没有在材质方面有任何改进,依旧使用熔喷无纺布,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上,一个材料居然能十几年不进行升级换代,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于一直以来以工业防护为产品定位,3M口罩在民用口罩设计方面踯躅不前,只是把工业防尘用口罩进行民用化,目前也未推出适合民用防霾口罩标准的款型。3M用工业版口罩用来当民用口罩卖,就是凭借其自身品牌知名度,但防尘口罩是不适合民用防霾的。同时,由于材料的透气性能有限,因此3M采用了呼气阀设计,被网友们戏称为“猪鼻子”,不仅不美观,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前不久就有报道称:有市民在佩戴3M口罩骑车时不小心摔倒,导致脸部被呼气阀的塑料划伤的案例。
另外3M的体验感也备受消费者的诟病,在今年北京马拉松赛上有选手因为佩戴3M口罩参赛出现当场晕倒现象,很多消费者表示“戴着3M憋闷的就像人工呼吸”,“佩戴半小时后口罩里面湿的能养金鱼”,“耳带勒得耳朵生疼”,各种声音暴露了3M体验感差的事实。
新一代口罩叫板3M,带来防霾新希望?
那么,就没有一种更高效、更舒适的口罩能拯救我们饱受折磨的肺?给一成不变的呼吸防护市场带来新变革?
号称“厚薄堪比冈本001”的千象PTFE纳米薄膜口罩,近期就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系列叫板3M的海报,真是胆大到天上去了。
是无知者无畏?还是真材实料有保障?
千象纳米薄膜口罩号称使用的是新一代过滤新材质——PTFE纳米薄膜,那么它和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3M口罩到底有什么区别?
就像第一台计算机是为了计算炮弹的弹道,PTFE纳米薄膜最初也是用在制药、生化实验室耗材等领域。因为该材质孔极度细小,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所有尘埃颗粒,可以起到净化的作用。
简单的来说,纳米薄膜是一款孔径极小的滤材!小到什么程度?小到PM2.5过不去!这是用微孔直接阻隔PM2.5,而3M使用的熔喷无纺布主要是靠带静电才能吸附PM2.5,如果哪天没静电,别说PM2.5,PM10都能进进出出串个门!再直接点就是:静电作用会不断减弱,而微孔过滤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所以,千象PTFE纳米薄膜口罩作为一只不需要静电的口罩,能与3M抗衡,正是基于新技术、新材质所带来的自信。
鱼和熊掌兼得
一直以来口罩界最纠结之处就是防护性能和透气性能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防护性能越好,透气性就越差,无法实现鱼和熊掌的兼得,而纳米薄膜口罩凭借其纳米技术却恰恰能够实现与鱼和熊掌的兼得,这让3M等传统口罩只能望其项背。
无与伦比的舒适性
纳米薄膜制成的口罩相比3M等采用传统熔喷无纺布的口罩最大的优点就是佩戴舒适度。千象纳米薄膜口罩在轻薄度、透气性、透湿性、耳带舒适性上全面超越3M口罩,其精雕细琢的工艺,带来全新的佩戴体验,颠覆消费者对口罩的传统认知。
颠覆口罩标准,引领口罩新时代
目前的工业和民用的口罩检测标准均无法体现纳米薄膜口罩的多项优点,看来,未来因纳米口罩的出现,而有望对口罩的评测加入舒适性的检测标准。如果说世界上曾经有优秀的口罩出现过,那么其他的口罩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在未来防霾的日子里,希望有更多类似于千象PTFE纳米薄膜口罩这样采用新科技、新材质的口罩,带领口罩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时代。